肉罐头、水果罐头等罐头食品,之所以被有些人称为“垃圾食品”,主要有2个理由:一是觉得它保质期长达2、3年,肯定含有大量防腐剂;二是认为它放得久、不新鲜了,营养流失多。然而真相其实是:
真相1:罐头依靠工艺流程防腐
罐头在罐装后,要经过排气、密封、杀菌、冷却等一系列的工序。这样不仅能让罐内绝大部分微生物被杀灭,罐头也会变得完全密封,外面的微生物进不去,几乎很难发生腐败。
所以,绝大多数罐头都不需额外添加防腐剂,就能在常温条件下长期保存。
只有少数几类罐头,比如:杨梅、竹笋、酸菜、食用菌、坚果类、肉类罐头等,需要防腐剂来对付特定的微生物,保证食品安全;但其含量通常不高,且符合国际标准,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真相2:罐头营养成分流失不多
蔬菜、水果类罐头采用的是巴氏灭菌法,其灭菌温度一般在80-90℃左右。在这样的温度下,罐头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被很好地保留下来,仅有少数不耐热的维生素会被破坏,比如:维生素C、维生素B6、维生素B9等。
总的来说,罐头灭菌温度还不如炒菜高,其营养成分会比一般方式烹饪的食物保存得更好,甚至与新鲜蔬菜相比也相差不大。
【小贴士】:只要罐头是正规厂家生产的,还在贮藏期内,没有破损、漏气、胀气的现象,就不用太担心它的安全问题;但部分罐头食品中的糖、盐含量较高,最好不要一次性吃太多。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